今年元宵節因為忙著做麵包, 加上當天早上已在奶奶家中吃過湯圓, 我就沒有做湯圓. 翌日, 同樣用糯米粉和生粉做了"糖不甩". 上面灑上花生碎, 熱騰騰的送進口中, 好香, 好"咽un". ^^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 幾天, 看見港式麵包, 想想上次做菠蘿包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 手癢癢的, 於是昨天下午一口氣拌了兩種麵糰, 做了兩款麵包: 蕃薯麵包和洋蔥火腿麵包. 想不到醒兩個小時的麵糰是那麼的累! 昨晚睡覺時手臂是酸的不得了. 不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烤出來的麵包十分鬆軟. 即使放一兩天也很好吃!
蕃薯麵包 (6個) 用直接法做的, 食譜按照小老鼠的來做.




洋蔥火腿麵包 (7個)用中種法做. 基本麵糰做法:
中種面團 
  1. 速發酵母 1g
  2. 牛奶 50g
  3. 高粉 70g
  4. 糖 5g
做法
將以上所有材料拌勻待發酵二至三倍大。

主面團 
  1. 中粉 30g
  2. 糖 8g
  3. 鹽 1g
  4. 蛋 15g
  5. 牛奶 15g
  6. 牛油 15g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包括中種面團(除牛油)一起搓揉成團,再加入牛油搓至出簿膜。
2) 作中間發酵15-30分鐘,分好7份滾圓後靜止10分鐘,最後做型(把洋蔥火腿放好), 放入焗盤內,待發酵至2倍。
3) 包面上掃上蛋汁 ,用以180度焗12分鐘(看到麵包表面轉色已可以取出)。




為何我會"貪得意"做兩種麵糰? 因為我想看看兩種做法有多大的差別. 結果是兩款麵包都是"皮薄餡鬆", 差別不大. 以後我想如果趕時間的話, 可以用直接法吧!
不過, 還是要考慮將來買一部麵包機或大型的攪拌機代替手動, 不然真的很累.  x x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稻米是全球數十億人賴以為生的主要糧食,小小顆粒營養均衡完整,高蛋白低脂肪,豐富的醣分是人體能量的來源。各地品類多種多樣,乾爽、腍軟,短圓,纖長,食味變化五花八門。談吃,自然離不開米。
皎潔晶瑩——日本越光米
頂 級越光米售價每公斤可達百元!此米聲名昭彰,曾是天皇御用貢米,品質可想而知。米粒晶瑩光潔、飽滿圓潤,煮成米飯黏性和甜度都剛好;同時因其稻梗較纖弱, 經不起風吹雨打,必須小心照料,產量不多。越光米以日本新潟栽種的公認為最優質,當地獨具優良環境,無污染的淨水,日夜溫差大令稻米長得慢結穗飽滿,土地 滲透高山融化雪水,令新潟種植的越光米在1950年代一次種植魌氻分繷荂A越光米之名亦自當時而起——越是新潟的簡稱,光是形容米粒皎潔晶瑩飽滿光滑的模 樣。
纖長濃香——印度Basmati Rice
千 百年來只在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的喜瑪拉雅山栽種,米粒纖長透明,香氣濃郁黏性低。煮成米飯後米粒會增長2至3倍,口感乾硬,宜炒乾後加入香料煲煮或做沙 律,食味兼帶果仁香。售價較一般米貴6倍,印度每年輸出數億美元Basmati,是農民賴以為生的珍貴資產。印度農民一直配育不同品種的Basmati以 適應環境,是智慧心血結晶。不過1997美國稻米科技公司將Basmati跟美國米配成新米種,並以印度香米之名申請專利,引起軒然大波。之後印度科學家 便將Basmati進行基因圖譜排序,以防再被「剽竊」。
婀娜玉白——泰國Jasmine Rice
泰 國茉莉香米同樣面對天然資產被西方國家剽竊的危機。泰國是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茉莉香米享譽世界,美國有稻米公司將茉莉香米進行基因開發,並以泰國香米命 名申請專利,情况等同強搶掠奪。買米時可留意,選原裝泰國進口或一些附有公平交易(fair trade)標籤的品牌。事實上移植到西方栽種的泰國米種,口感和香氣已大大不同。真正泰國香米即茉莉香米,外形細長婀娜,微微彎曲,晶瑩玉白,煮成米飯 口感偏乾硬,聞香天然芬芳,不像茉莉花香,反而帶香蘭葉香氣。
短圓梗米——意大利Arborio Rice
意 大利是歐洲最大的稻米生產國,但米飯卻不是意大利人的主食。當地人烹調米飯的方式,主要是燴和燉,所栽種的稻米品種亦以吸水力強兼可長時間煨煮的短圓梗米 為主。主要品種包括Arborio、Carnaroli和Vialone nano。Arborio最常用,產自意大利北部,15世紀由亞洲傳入中東再傳至意大利。煮成米飯易爛,口感軟綿,是炮製意大利燴飯(risotto)的 常用原料;Carnaroli同樣用作烹煮risotto,但米粒較細長,不易爛,賣相更漂亮,售價亦最高,適用於配料簡單的saffron risotto;Vialone nano則宜配搭較硬的食材。
柔光若絲——中國增城絲苗
增城絲苗跟荔枝齊名,享譽中外。增城朱村鎮丹邱村出產的絲苗,據說就是絲苗米的原產地,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清代。米粒晶瑩潔白,柔光若絲,加上尖長苗條的外形,因而得名。
煮 成米飯質感爽口結實,油質豐富,香濃芬芳。不過這種在南方盛極一時的米種,歷千百年演化已漸漸失卻光彩,在香港要找正宗增城絲苗也不容易,超市不見,雜貨 店也要到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字號才有售賣,正如永和雜貨的關伯所言,「這些口感較硬的增城絲苗當年十分流行,現在的人都慣食超市口感軟滑的貨色」。



米知識大全
(1) 糙米營養較高
穀粒脫殼後便是糙米;去除大部分糠層就是胚芽米;將糠層和胚全部去除就是白米。糙米粗硬但營養豐富;白米軟腍但營養較低;胚芽米介乎兩者之間,有齊兩者的好處,視為現今的健康食品。
(2) 開封後放冰箱
米粒碾磨後約兩個月便開始變壞,即使真空包裝室溫下最多可貯5個月,開封後應盡量貯於冰箱內,最多可貯3個月,室溫維持攝氏21度最多可貯2個月。故此,自家食用應買小包米。
(3) 晶瑩剔透最佳
選好米,真空包裝可較長時間保持品質。檢視米粒,以飽滿勻稱、晶瑩剔透為佳,米粒呈黃、褐、黑,或斷裂,均表示品質欠佳,或已變壞,不要購買。
【明報專訊】2007年3月5日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粥就是舒服". 我想媽媽是很同意這句話. 一直以來, 她都很喜歡喝粥, 她總覺得喝粥比吃飯舒服, 能夠把肚子裡積存多天不消化的東西都清除掉. 讓身體負擔輕一點. 可是, 我爸爸對此就一定反對, 只因他是認為無飯便飽不了.
今天中午打算煮魚乾花生粥, 取出所需材料, 一邊準備, 一邊想到底如何能把粥煮得像外面粥店賣的那種綿綿的口感. 於是, ...
今 天中午打算煮魚乾花生粥, 取出所需材料, 一邊準備, 一邊想到底如何能把粥煮得像外面粥店賣的那種綿綿的口感. 於是, 便上網看看人家煮粥經驗的分享. 在一網站看到以下一篇關於粥的短文. 文中談到粥的文化歷史. 讀來有趣, 貼上部落跟大家分享. 原來廈門台灣人經常說的"mae"(即"粥"), 是有其字, 就是"糜" (mae). 

     傍晚下班時,W打電話回來,說在船上碰到潔西,叫她一塊來吃飯吧?潔西最近從紐約調來香港,剛搬来我們這島上,常上我們家搭伙。放下電話,我趕緊追加預算,拌了盆怪味雞,煸了碟蝦籽茭筍,煎了個菜脯蛋,又撈出自醃的四川泡菜,電鍋裡的蓮子眉豆粥早已煮好,只能往裡攪些燕麥糊,灌水加碼。
      加得太少了,粥和菜被掃得精光,潔西起碼吃了三碗,咂舌舔嘴,逸興遄飛,連聲說:“太舒服了!”    對我來說,粥這東西是私隱的,尤其在自家吃,近乎私房禁臠,只宜與至親好友、深諳食性者共享,和半生不熟者一起啜飲,更覺尷尬。 潔西不是熟客,但這頓家常清粥,卻把距離一下子拉近

喝粥就是舒服
    粥真是奇妙的物質,能甜能鹹,可稠可稀,亦富亦貧,似飽還饑,那鍋寬容模糊的漿汁裡,有私密的慰藉,柔潤的滋養,但也夾砂帶糠,經常要燙嘴磣牙,暗藏隱痛與滄桑。世界各地都有粥,但中國人對它最有感情,因為喝得最多也最久,唏哩呼嚕兩三千年,世世代代的鍋裡碗底,凝積出一部半流質的歷史。
    喝粥就是舒服,尤其熱天溽暑,我做過拌麵、涼粉、凍湯、沙拉、壽司乃至披薩,搜盡枯腸變花招,發現還是粥最可口,吃來清爽消暑,做來簡潔俐落,既開胃又貼心。反正是小菜,殺雞不用牛刀,無勞大火熱油,只須輕煎慢烤,輔以涼拌醃泡,就夠變出一大堆。而且少量多樣,更可任意揮灑,興之所至,弄它個滿桌小碟,五顏六色食前方丈,舉箸顧盼自雄,但又覺得好玩,像辦家家酒。
    炎炎長夏,茶飯不思,只能以粥度日。週一苦悶,要吃粥解壓;週二下暴雨,要吃粥去濕熱;週三中午有餐會,晚上要吃粥消膩;週四買到鮮嫩蠶豆,燒雪菜下粥最妙;週五有鹽水鴨,怎可不吃粥;好不容易到了週末,更要吃粥消閒,從早到晚都不厭。
    W經常出差,不管去紐約還是深圳,回家一定嚷著要喝粥,說可以洗塵清胃,去疲勞和調時差。日久漸成習慣,我們出門旅行,倦遊歸來也例必吃粥,而且一吃就是幾天。兩個都貪嘴,渡完假總是胖著回來,在外頭狂啖異國風味,並不想念家常菜,奇怪的是回家一吃清粥,卻如大旱逢雨,頓覺甘香滋潤,舒暢不可言喻。身心清爽了,腦子也跟著醒轉,吃粥於是像種儀式,養胃兼且收心,開始老實過日子。
    寬容模糊大度
    天天都吃,卻一點也不煩,因為我從沒吃過一樣的。粥這東西看似小眉小眼,其實泱泱大度,恢宏包容,鹹淡厚薄無所不能,地瓜鮑魚皆可入味,本身已有千百種變化,加上形形色色的下粥菜,兩相搭配組合,絕無重複和悶場,除非是懶惰或者吃食堂。人生如棋局,已經夠刻板的,連吃粥都一成不變,未免悲慘。
    好 吃的粥數不清,台灣的筍絲粥、海產粥、仔魚粥,還有以前在車站和市場吃到的「鹹糜」,一直讓我魂牽夢縈,在家卻做不出那味道。廣東的明火白粥更美,廣州的 艇仔粥,澳門的水蟹粥,沙田「強記」的雞粥,上環「生記」的豬肝粥和魚球粥,都是料多火足的靚粥,綿滑鮮香,吃了真會齒頰留甘。潮州粥也好吃,用砂鍋現煲 的海鮮粥,香稠彈牙軟裡帶硬,格外清鮮爽口,而加了肉末和冬菜的蠔仔粥,更是我的最愛。
    即使是不加味的清粥,也有無窮變化。我煮粥喜歡混合雜糧豆仁,甚或加上芋薯山藥,像煲湯一樣,視天候與體質換配方,煮起粥來左一杓右一把,有如抓藥。清熱下綠豆,濕氣下薏仁,煩躁下蓮子,補氣下芡實紅棗;再摻以小米、野米、眉豆、蕎麥、高粱或者燕麥,增益效用與口感。
    當 然米才是主體,也有粳米、絲苗、糙米、紅米、糯米等許多種,須斟酌情況選用,爽利用糙米,柔潤用糯米,要香氣就用茉莉絲苗。就算煮白粥,我也要摻混幾種 米,譬如台灣的芋香米和泰國的糯米,再加上做義大利燴飯的Arborio珍珠米,它柔稠多膠質,能使粥味有底韻。
    早餐吃乾還是濕
    吃粥有很多原因,除了個人偏嗜,更普遍的是養生、治病、應節、守貧以及賑災濟荒,古人則以此養老和守喪。《禮記》的月令篇說,「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周代有「以粥養老」的制度,由國家賜粥供食,大概像現代的老人年金。而問喪篇則提到,「親始死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這讓我想到,以前台灣鄉下辦喪事,總是煮幾大鍋筍絲鹹粥待客,可見尚存古風,廈門也有這習俗,二者可能源出同脈。而福佬話呼粥為糜,尤其古意盎然。
    以粥食療的歷史就更悠久,自從先秦的《黃帝內經》提出「藥食同源」,東漢的張仲景和唐代的孫思邈,已以藥粥治病。宋代的官方醫書纂輯了數百條粥方,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臚列了數十種,對粥效頗為推崇。由漢朝至清代,中國的藥粥典籍有近三百種,藥與粥可謂水乳交融,混雜相通,即便一碗清素白粥,也有醫療效用。
    病了要吃粥,幾乎是華人的共同記憶,有人緬懷回味,也有人敬謝不敏,例如梁實秋就怕喝粥,《雅舍談吃》對粥沒有好感:「我不愛吃粥。小時候一生病就被迫喝粥。因此非常怕生病。」我也有個美國朋友討厭雞湯,因為小時候得肺炎,媽媽逼他吃麵條雞湯(chickennoodle soup),一吃數月,從此深惡痛絕。
    可能受到漢藥傳統的影響,日本和韓國也有生病吃粥的習慣。我有次去日本山形的鄉間,早餐連吞幾天白飯,實在乾得慌,於是請旅館幫我煮粥,親切的老闆娘還來問我,是不是病了?他們的白粥是病人吃的。
    南方人慣於早餐吃粥,日本人、韓國人和泰國人,卻一早就吃乾飯,這也是梁實秋怕喝粥的另個原因,北方人啃慣燒餅油條,「非乾物生噎不飽」,吃起稀飯來,於是「就覺得委屈,如果不算是虐待」。看來除了生和熟,食物系統的乾和濕,也值得人類學家研究。只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食物的地域性日漸消泯,早餐受到的衝擊最大,喝咖啡吃麵包的人愈來愈多(很慚愧,我也是一個),乾與濕的差異,其實也在瓦解中。
    有小米粥,甚好甚好
    中國人吃粥,好像離不開病和窮,雖說有食療養生之效,但主要還是出於貧困。吃粥可以省糧,明人張方賢的〈煮粥詩〉形容得好,「一升可作兩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范仲淹吃粥的故事最寒儉,他寄居廟中苦讀,每天吃冷凝的粥塊,「早晚取二塊,斷虀十數莖,醋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啗之。」僅以鹹菜和鹽醋佐食,就這樣吃了三年。
    因 貧而淡,由簡而清,士大夫視吃粥為修身之道,含有哲理意境和道德情操。中國養生本有「厚味傷人,淡薄為師」的觀念,唐宋深受佛道影響,講求清心素淡,更崇 尚粥與蔬食,蘇東坡、林洪、張耒、陸游等文士,都寫過詩文,稱頌粥味淡遠真樸,所謂「身心顛倒不自知,更識人間有真味」(蘇東坡〈豆粥詩〉)。這固然是以 物喻志,也可看出儒釋道的交融意識。
    但一般人吃粥還是為了度貧,范仲淹的粥能凝 塊,可見還算稠厚,有些粥稀薄清淡水汪汪,或者夾砂帶糠,或者摻了石膏,黏糊糊而空然無物,甚或雜以草根樹皮。每逢旱澇饑寒,官府、富商或寺觀,經常設立 各種粥局、粥棚、粥場賑災,貪腐剋扣隨之而生,煮出來的粥就是這樣。
    窮人吃粥,而這窮主要源自體制敗壞,苛政荒年,兵燹戰亂,天災通常肇因於人禍。在困局絕境下,不只庶民以粥活命,皇族權貴也須喝粥求生。
    1900 年庚子之亂,八國聯軍攻入京城,慈禧和光緒倉皇西逃,在路上餓了兩天,到了懷來縣郊,幸得知縣吳永迎駕接待。吳永入房叩見,只見慈禧灰頭土臉,對他放聲大 哭,感慨訴苦之後,問他是否有東西吃?吳永回稟,鄉里被劫掠一空,僅餘三鍋小米綠豆粥,還被亂兵搶去兩鍋,「今只餘一鍋,恐粗糲不敢上進。」慈禧卻連聲說 好:「有小米粥,甚好甚好,可速進。」粥端進去以後,「俄聞內中爭飲豆粥,唼喋有聲,似得之甚甘者。」
    這是從《庚子西狩叢談》看來的,此書由吳永口述,劉治襄筆錄,頗為翔實生動,這幕接駕獻粥的情景,尤其活現傳神。杌隉亂世,連吃慣滿漢大餐的帝后,都要唏哩嘩啦喝粥,百姓之塗炭就更慘烈了。
    清粥發達史  
    粥當然不僅是窮物,缺糧固要吃粥,飯飽也要弄粥,只是情境與滋味全然迥異。我們五年級的前段生,就見證了清粥小菜的發達史,從「青葉」、「梅子」把它擢格升上檯面,到復興南路的粥店街,可以看出社會的迭變發展,地瓜稀飯洗盡寒酸,成了台菜的象徵,小菜也演進為精食盛饌,由醬筍醃瓜變成炒龍蝦甚至佛跳牆。
    北京某粥店有副對聯,「艱苦歲月想吃肉,小康生活要喝粥」,橫批是「與食俱進」,見者無不莞爾。中產小康想喝粥,富貴人家就更講究,所以《紅樓夢》裡的公子小姐極少吃飯,總是喝湯吃粥,寶玉吃碧粳粥,黛玉吃燕窩粥,鳳姐吃紅稻米粥,賈母挑嘴,有鴨子肉粥和棗兒熬的粳米粥,還嫌太油太甜。
    但 說到講究,還是廣東粥最刁鑽,一碗普通人吃的尋常白粥,也要精工細料,輕煲慢熬,直至鮮濃酥融,然後才在這「粥底」上,加以皮蛋魚腩等物,添鮮助味。粵人 熬粥如煲湯,首重原汁本色,而粥又比湯費時耗神,要以干貝、白果、腐竹(豆皮)、大地魚(扁魚乾)等物熬煉提鮮,還須用明火細煲,不能用電鍋或燉鍋,否則 無法稠化香濃,所以要不時攪拌,以防黏底焦糊。

其 中還有不少竅門,諸如水米的比例要拿捏得當,米要泡過或醃以油鹽入味,水沸才能下米,轉成文火後要「點油」,略加菜油以使色澤滑亮;還有人說攪拌要順著同 一方向,粥質才能豐實飽滿,不至零碎渙散。太辛苦了,連廣東人都極少在家煲粥,要守在爐邊熬幾個小時,且須抓緊時間,晚了火候未足,早了又糊爛走味,煮粥 和吃粥都要充裕得閒,其實是奢侈之舉。

老牌粥店半夜起來熬粥,但一般食肆哪有這功夫,多半把米囫圇煮爛猛灑雞粉,粥質粗略稀鬆,吃了喉頭乾渴,唇頰麻木。時代是進步了,但不見得「與食俱進」,我們可能吃得更差。

Jook與Congee

英 文的粥jook是從粵語來的,就像點心叫做dim sum,不過jook沒有dim sum那麼深入人心,一般常用的還是congee,這字是從印度的泰米爾文(Tamil)來的。中國粥悠久精深,有豐富的文化意義,難以用西方的麥糊 porridge來涵蓋表達,照理該用音譯的jook最恰當,但卻被印度的congee截胡搶灘,因為西方人最早在印度看到這東西。

華 人常以為粥是國粹,但印度也有,而且頗似中國的藥粥。十六世紀中期,住在果阿的葡萄牙醫生、熱帶醫學先驅奧塔(Garcia de Orta)就在書中提及,當地病人喝「一種用米搾出來的汁水,加上胡椒和小茴香,他們叫canje」。十八世紀末,長居印度的奧地利神父兼東方學家保林那 斯(P. Paulinus)也觀察到,有人免費派發一種叫canji的米湯,讓過路的旅人解渴消熱。早期文獻根據泰米爾語,拼成canje、canji或者 kanji,後來英語化為congee,成為米湯的專用語。

除了congee,印度還有其他粥品,譬如ghains是在粥中摻以辣椒、 生薑和酸奶,khichri則是豆粥,吃時拌以椒鹽、奶油等調料,佐以香料燉煮的蔬菜,濃郁豐厚,不無香美,但上次去印度,還是把我吃得兩眼昏花,暈頭轉 向,幾天毫無胃口,系統突然失靈自閉。我知道是清粥小菜在作怪,它向我怒喊,「這是什麼鬼東西?你有沒有搞錯?」

在意識深處,有些食物會變成本質,理智和文化也釐不清。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粥,多少種頑固執著。

一頓喝三碗粥 蔡珠兒(台灣作家)  2006-12-21



要讓粥綿是有技巧的.  米先用水(加一點油)浸一兩個小時, 水滾後下米, 用大火來煲, 不要加蓋, 直到米粒爆開, 粥就綿了.  煮粥期間不夠水的話, 加滾水就可以. 粥綿了就可以加其他材料, 再煮一會兒, 加調味, 關火加蓋焗一會兒就完成.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年年生日,生日蛋糕例必購自「美金」或者「西海堂」,一點新意也沒有,有沒有想過一大班朋友一起包場學做蛋糕,齊齊自製蛋糕互相賀壽呢?
位於天后的Coup kitchen接受包場學做蛋糕,你大可即場學,即場做,然後即興大叫happy birthday to you/me! 要包場學整蛋糕,逢星期一至四,每場至少湊夠8個friends;逢周五至日,至少10位,最多可以約埋16人包場齊齊學。
師傅Alfred以前在怡東酒店做餅廚,所以包你學識2小時內做好一個酒店級水平的靚靚大蛋糕。今次Alfred特別教我們做個榛子朱古力慕士配咖啡合桃方塊蛋糕,慶祝人人生日。
咖啡合桃方塊蛋糕
材料
牛油﹕100克
糖﹕40克
蛋黃﹕40克
砂糖﹕25克
即溶咖啡粉﹕10克
杏仁粉(篩)﹕50克
合桃碎﹕50克
低筋麵粉(篩)﹕25克
做法
1. 將蛋黃、糖及即浴咖啡粉以高速打3至4分鐘 (圖1)
2. 將牛油和糖以中速打至奶白色(圖2)
3 . 把蛋黃混合物分3次加入牛油混合物中搞勻,搞拌至完全混合。Alfred教路,如果一次過全部倒進牛油中,便會搞不勻 (圖3)
4. 把杏仁粉、合桃碎、麵粉倒進以上的混合物中,以慢速搞勻 (圖4)
5. 倒入蛋糕模內,放入已預熱的焗爐中,以180度焗13至15分鐘即成 (圖5+6)
榛子朱古力慕絲
材料
黑朱古力﹕110克
無糖榛子醬﹕50克
水﹕15克
糖﹕40克
蛋﹕30克
蛋黃﹕40克
魚膠片﹕4克
淡忌廉﹕270克
做法
6. 將淡忌廉打起,放入雪櫃備用
7. 把水加糖煮至121度。將蛋和蛋黃以高速打起,再把煮好的糖水慢慢加進去,打勻 (圖7)
8. 黑朱古力放於熱水上「坐溶」,再加入榛子醬拌勻,然後拌入1/3已打起之忌廉 (圖8)
9. 將糖水雞蛋漿混合物,加入已溶的魚膠片後,再加入朱古力忌廉
10. 最後拌入餘下的2/3已打起之忌廉 (圖9)
最後程序
11把一半的慕士平鋪在蛋糕面
12 把另一半的慕士放入唧袋,在上面唧出圓球 (圖10)
13灑上唂咕粉,最後放上一粒新鮮士多啤製即成 \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食物當中, 我最喜歡年糕和蘿蔔糕. 去年以上兩種我都做過. 今年因為教學工作繁忙, 過年食物只做了年糕. 上星期從一本雜誌得到靈感, 做了一款"紅棗桂圓年糕". 作法不複雜, 吃起來, 味道除了有傳統的黑糖味道, 還有一粒粒紅棗及桂圓肉的香味.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幾個星期由於SDMart雞蛋特價, 買了兩盒, 家裡冰箱現在有很多雞蛋. 這幾天晚餐都特地煲多一點飯, 翌日可以拿來炒飯.
昨天的晚餐做西炒飯, 材料有雞蛋, 洋蔥, 青豆, 粟米粒, 紅蘿蔔粒, 還有前天剩下的叉燒肉.

百珍豆角

蒜茸炒菜心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肉桂蘋果批薩跟上回貼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樣, 只是材料方面做了些改動, 加了巧克力豆及麥片.
材料:
  1. 蛋 一隻
  2. 砂糖 90g
  3. 軟化牛油 15g
  4. 熱水 75cc
  5. 麵粉 125g
  6. BP 1.5tsp
  7. 蘋果切片 2個
  8. 肉桂粉 適量

做法:
  1. 用攪拌機拌勻蛋及砂糖.
  2. 加入其他材料, 拌勻, 倒入擦過油的烤模
  3. 把蘋果片按入麵糊裡.
  4. 灑上肉桂粉.
  5. 焗爐預熱200C, 焗25min.
  6. 放涼可食用

基本做法是參考瑞典傳統的''肉桂蘋果蛋糕''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早一小時做了一盤肉桂蘋果批薩.家中還有三個蘋果,明天做蘋果批撻吧!^^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安夜那天(星期日)早上起來, 便著手準備當晚的聖誕家庭聚餐我負責的甜品--蜜桃鮮果大撻. 把批皮的粉團和custard糊放進冰箱, 再把蜜桃罐頭去汁, 先到家翁一家匯合再出外吃午飯. 飯後, 在書店逛了一會兒, 便回家完成剩下的功夫.




甜撻皮:(9吋大撻一個和6 個普通size撻和30塊小cookies)
這次份量比較多,足夠做兩個9吋大撻,只是因為打算做一個大撻,便把餘下的撻皮做6個普通大小的鮮果撻,做完還可以印模多做大約30塊小cookies呢~
  1. 牛油 200g
  2. 糖霜 80g
  3. 蛋  1個
  4. 牛奶 42g
  5. 麵粉 320g
  6. 黑朱古力(溶液)(我以朱古力cream代替)80g
做法:
  1. 牛油加糖霜拌勻
  2. 加蛋,牛奶,vanilla essence數滴再拌勻
  3. 加粉拌勻成粉糰,然後放進冰箱2小時.
  4. 預熱190-200C,焗25分鐘.
  5. 涼透後,掃上朱古力溶液.
吉士Cream:
  1. 吉士粉 60g
  2. 糖 70g
  3. 牛奶 500ml
做法:
所有材料放進煲內,慢火邊煮邊攪拌至杰糊狀,待涼,放進冰箱.
Jelly面:
  1. 魚膠粉 1.5 tsp
  2. 水 80g
做法:
清水煮沸,再倒入糖,魚膠粉煮溶,如有,可加入橙君度酒攪勻.



是日晚餐甚豐富,有壽司,烤火雞,燒味拼盤,幾道小菜及冷盤.餐後還有雜果沙律,及蜜桃鮮果撻!^^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